7月15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下发《关于推广2025年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应用成果的通知》(中施企协[2025]62号),公布了211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名单,化勘设计院研发的高承台灌注桩预埋隔震垫锚筋一次成桩工法获技术创新应用成果三等奖,该成果曾于2024年获公司企业级工法。该技术通过预埋锚筋,实现了隔震与桩体的同步施工,为液化天然气(LNG)、液氨储罐等低温储罐的高承台灌注桩施工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传统桩基隔震垫安装需经预留孔洞、二次灌浆等环节,存在工期冗长、成本偏高、精度不足等问题。该工法通过四大创新实现突破:一是创新采用预埋隔震垫锚筋一次成桩技术,省去传统工艺中预留孔洞纠偏、灌浆等工序,简化施工流程的同时,提升了隔震垫安装的效率与精度,大幅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成本;二是实现地下与地上钢筋笼的一次性制作及精准安装,结合定位盘的精准定位,使桩顶标高得到精确控制;三是优化施工工艺,例如采用缓凝型混凝土消除施工缝,通过特殊定型钢模板增强稳定性,保障桩体的连续性与结构强度;四是适用范围明确,专为高承台抗震桩基设计,兼具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推广前景广阔。目前,该工法已在远景零碳(赤峰)液氨储罐项目中成功应用。施工前,团队攻克了钢筋笼制作细节、钢筋笼孔口固定标高控制、定位盘顶面标高及平整度控制等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桩间土开挖、破桩头、二次接桩、土方回填压实、预埋孔留设、桩头凿毛、隔震垫位置校正、灌浆料灌注等多道工序,不仅显著节约桩基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突出,还能缩短后续土建队伍的基础施工时间,有效压缩项目整体建设周期。未来,研发团队将持续攻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难题,逐步向桥梁、超高层建筑等领域拓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为技术的安全有效升级不懈努力。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by Chshch
7月15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下发《关于推广2025年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应用成果的通知》(中施企协[2025]62号),公布了211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名单,化勘设计院研发的高承台灌注桩预埋隔震垫锚筋一次成桩工法获技术创新应用成果三等奖,该成果曾于2024年获公司企业级工法。
该技术通过预埋锚筋,实现了隔震与桩体的同步施工,为液化天然气(LNG)、液氨储罐等低温储罐的高承台灌注桩施工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传统桩基隔震垫安装需经预留孔洞、二次灌浆等环节,存在工期冗长、成本偏高、精度不足等问题。该工法通过四大创新实现突破:一是创新采用预埋隔震垫锚筋一次成桩技术,省去传统工艺中预留孔洞纠偏、灌浆等工序,简化施工流程的同时,提升了隔震垫安装的效率与精度,大幅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成本;二是实现地下与地上钢筋笼的一次性制作及精准安装,结合定位盘的精准定位,使桩顶标高得到精确控制;三是优化施工工艺,例如采用缓凝型混凝土消除施工缝,通过特殊定型钢模板增强稳定性,保障桩体的连续性与结构强度;四是适用范围明确,专为高承台抗震桩基设计,兼具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推广前景广阔。
目前,该工法已在远景零碳(赤峰)液氨储罐项目中成功应用。施工前,团队攻克了钢筋笼制作细节、钢筋笼孔口固定标高控制、定位盘顶面标高及平整度控制等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桩间土开挖、破桩头、二次接桩、土方回填压实、预埋孔留设、桩头凿毛、隔震垫位置校正、灌浆料灌注等多道工序,不仅显著节约桩基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突出,还能缩短后续土建队伍的基础施工时间,有效压缩项目整体建设周期。
未来,研发团队将持续攻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难题,逐步向桥梁、超高层建筑等领域拓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为技术的安全有效升级不懈努力。